病虫害来势汹汹,如何应对?两院士建言!
稿源: 凤凰网-科技 编辑:匿名 时间:2022-10-02 07:20:16

导读:本文是由匿名网友投稿,经过芬兰语好学吗发布关于'病虫害来势汹汹,如何应对?两院士建言!'的内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抓好农业生产”“大力防治重大病虫害”;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强调“防止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在这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特殊之年,粮食安全和农业病虫害防控,尤其关乎大局。这也成为两会期间许多政协委员密切关注的问题。

2020年以来,严重蝗灾席卷近20个亚非国家。在中国,外来物种草地贪夜蛾威胁着将近1亿亩农田。全国农技中心曾在今年初做出分析:“预计2020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总体将重于2019年,累计发生面积约45亿亩次。”

病虫来势汹汹,防治困难重重

《时刻高度重视病虫害灾情,科学有效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带来了自己的提案。

“纵观历史记载和近百年社会生活发展,我国一直是农业病虫害严重受害国。”李景虹对《中国科学报》说,“科学有效的防护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尤为重要,需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除了备受公众关注的蝗灾和近期曝光度颇高的草地贪夜蛾,中国农业生产面临的威胁还包括稻飞虱、二化螟、小麦蚜虫、棉铃虫、草地螟等农业害虫,以及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等流行性病害。

以小麦病害现状为例,李景虹阐述了病虫害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巨大威胁: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占比达1/4,是国家粮食战略安全的关键。但是小麦病害常年发生,遇到流行年份,减产甚至会达到20%-30%。

更为棘手的是,仅小麦一种作物,就有20多种常见病害,大部分病原体为真菌、病毒和虫害。病原菌易变异、难以预测、传播面积广泛,育种困难、抗逆性与产量存在矛盾……都给防治带来了重重困难。

疫情下的病虫害防治充满新挑战

近半年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多次就蝗灾等严重病虫害灾情发出全球预警,并特别指出:东非沙漠蝗虫灾害的急剧恶化对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都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

来势汹汹的沙漠蝗是否会入侵中国?牵动了众多国人的神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向《中国科学报》解释,虽不排除零星沙漠蝗个体扩散到中国边境地区,但沙漠蝗很难入侵中国核心地带,尤其是主要产粮区。

但康乐同时强调,中国依然面临着来自老对手——飞蝗和草原蝗虫灾害的威胁。特别是今年特殊的疫情形势,给防治包括蝗虫在内的诸多病虫害提出了新的挑战。

“面对挑战,我们应该做好病虫害的检测和预报工作,同时积极储备各类防虫药剂,发现苗头及时防治。”康乐说,“这非常需要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和技术人员加强防控意识,对农户做好具体指导工作。”

把病虫害防控作为统一的整体

针对潜在的农业病虫害威胁,李景虹建议立即启动国家级应急措施,尽早开展相关工作的全国性部署。

“我认为大数据技术有助于建立我国病虫害预警机制和预警体系。”李景虹说,“有必要及时建立信息公开透明的疫情上报机制和相关信息发布平台,全面掌握数据和蝗虫动态,做到及时发布,并加强与FAO及相关国家、政府组织的信息交流与技术互通,为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康乐则表示,农业病虫害防控是一个难度很高的专业技术。未来的农业病虫害防控需要建立在对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认识上,对农田中的生物间关系进行破解和利用。而这样的病虫害防控将特别依赖基础生物学的突破和先进技术的储备。

“不能把病虫害防控当作救火。”康乐说,“而应该把检测、预报、防治和调控作为统一的整体,从而实现农业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其中生物间信息交流的解码、基因编辑技术、微生物组学技术是非常关键的。同时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无人机技术都会很大程度上提升病虫害监测和防治的水平。”

“除了保卫我国自己的粮食安全,我国还应利用已有技术帮助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受灾国家,既能体现大国担当,也有助于把潜在灾害阻断于国门之外。”李景虹说。

编辑: 匿名

本文网址:http://bjzhubo.com/news/1018325.html

声明:本站原创/投稿文章所有权归匿名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主播经济网的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